太阳集团2018登录网址(中国)官方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1-03-25  来源:   点击量:

团队负责人:刘志峰

团队成员:赵永胜、程强、王建华、初红艳、李富平、皇甫平、柴金凤、郭铁能、杨聪彬、张彩霞、许静静、程艳红

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研究所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2名。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智能制造专项课题等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30余项,累计到校经费近3000余万元,培养研究生117名(招生方向:学硕:0802机械工程-01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专硕:0855 机械-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博士生17名(博士:080200 机械工程-01 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0余项(国际专利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航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团队依托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结合重点项目实施,主要在高端机床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及谐波减速器、精密装配、表界面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高端机床装备:

针对高精度超重型机床提出了超大尺寸结构件组合式设计、反变形加工与高刚度装配成套解决方案,建立了超重型机床结构件组合式模块化创新设计方法,攻克了高速重载静压支承系统跨尺度制造技术,建立了不完备信息下金属机床-混凝土基础-土层地基多介质结构的健康状态评估与系统精度预测方法,研制出世界最大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复合机床;针对精密超精密机床提出了电主轴动热特性分析及热平衡设计方法,建立了机床在线监控与可靠性分析系统,形成了机床加工精度可靠性稳健设计与分析方法。

智能制造:

围绕机械零件成形及加工制造,搭建了多条面向航空智能锻造生产线及面向航天复杂舱体类结构件智能生产线,并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柔性制造数字孪生系统,通过虚实交互反馈、数据融合分析、决策迭代优化等手段,实现了物理虚拟交互融合的车间状态监控与管理;开发了多套智能产线管控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生产调度及作业计划排程、质量分析与反向追溯、工艺分析与智能决策等功能。


机器人及谐波减速器:

在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方面,引入切片理论、分形理论及混合视觉反馈等针对机器人全关节避障运动控制、机器人导向轴孔对中控制、大负载下机器人高精度运动控制等问题提出了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在谐波减速器方面,针对高端机器人应用需求开展齿形设计与修形、核心零件加工工艺、综合性能测试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谐波减速器专用制造设备,谐波减速器样机在机器人产品中的性能测试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精密装配:

研制基于--力协调控制的智能涂胶装配单元,实现涂胶装配全过程工艺参数感知、分析与控制;探索多源不确定性参数耦合建模与解算方法,研究螺纹根部棘轮效应、结合面塑性累积和微动滑移影响机制,揭示螺栓连接松动机理;研究螺栓预紧力精准控制策略及其分布状态评估理论,提出群组螺栓连接预紧力优控方法,为高端装备装配一致性及使役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表界面技术:

针对机械零部件间的摩擦磨损及能源消耗问题开展超滑相关研究,构筑宏观超滑(接触面和滑动面之间的摩擦消失或无阻力状态)体系,并揭示超滑机理;针对智能制造中对可响应智能表面的需求,进一步开展表界面特性智能调控,探索建立多功能智能表面,揭示界面特性与外部多场协同的智能调控机理,旨在实现表界面特性自感知、自调控,为设备的智能运行和制造提供新的思路。


招生咨询


本科招生     010-67391758


研究生招生  010-67392281(机械工程系)
                 010-67392383(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激光工程研究院)

资料下载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与制造学部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编:100124